古兰经之道

真主会封闭人的心吗?

心的封闭

真主在几节经文中指出,他已封闭了不信者的心,他们将不会信仰。例如:
真主说:
خَتَمَ اللَّهُ عَلَى قُلُوبِهِمْ وَعَلَى سَمْعِهِمْ وَعَلَى أَبْصَارِهِمْ غِشَاوَةٌ وَلَهُمْ عَذَابٌ عَظِيمٌ.
“真主已封闭了他们的心和他们的听觉。他们的眼睛上有一层帷幕。他们将遭受巨大的刑罚。”——黄牛章,2/7。
在这节经文中,由恶行产生的恶果是通过隐喻(isti’arah)的方式表达的。在词典中,isti’arah 的意思是“借用某物”。在文学中,它是一个词或短语,通过类比以比喻的意义使用,以便更有效、更生动地解释一个词或句子。例如:如果一个认识了勇敢、英雄人物的人说“我认识了一只老虎”,实际上他不可能真的认识一只老虎,因此他通过直接将他认识的人比作老虎来使用了隐喻。
隐喻有时也用于表达完整意义的完整句子和短语中。这种隐喻被称为(isti’arah tamsiliyyah),即复杂隐喻或寓言。例如:对浪费的人说:“量被而伸脚”,对秘密行事的人说:“他从草下引水”——这些话都是(isti’arah tamsiliyyah)寓言式的隐喻。因为在这些话中,不可能意指其字面意义。
上述经文中也通过使用隐喻手法,生动地描绘了反对《古兰经》的偏见。在隐喻手法中,不可能意指其字面意义。因此,在这节经文中也不可能意指其字面意义。如果真是那样,这些人就不必承担责任。因为一个心和耳被封闭、眼睛被蒙蔽的人,是不会被追问信仰的。他们对此不负责任。因为,“真主不使任何人负担其力所不及之事。”
尽管类似经文中的表达看似传达的是字面意义而非比喻意义,但实际上,这些经文中采用了寓言手法。
لَقَدْ حَقَّ الْقَوْلُ عَلَى أَكْثَرِهِمْ فَهُمْ لَا يُؤْمِنُونَ . إِنَّا جَعَلْنَا فِي أَعْنَاقِهِمْ أَغْلَالًا فَهِيَ إِلَى الْأَذْقَانِ فَهُمْ مُقْمَحُونَ . وَجَعَلْنَا مِنْ بَيْنِ أَيْدِيهِمْ سَدًّا وَمِنْ خَلْفِهِمْ سَدًّا فَأَغْشَيْنَاهُمْ فَهُمْ لَا يُبْصِرُونَ . وَسَوَاءٌ عَلَيْهِمْ أَأَنْذَرْتَهُمْ أَمْ لَمْ تُنْذِرْهُمْ لَا يُؤْمِنُونَ
“毫无疑问,我们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所承诺的话语已然实现。因为他们不信仰。我们已在他们的脖子上戴上了桎梏,这些桎梏一直延伸到他们的下巴。因此,他们的头被强行抬起。我们在他们面前设置了一道屏障,在他们身后也设置了一道屏障。然后我们蒙蔽了他们的眼睛。所以他们看不见。你警告他们也好,不警告他们也罢,对他们来说都一样。他们不会信仰。”——雅辛章,36/7-10。
从这些经文中得出的结论是,真主不会使任何人的心智无法完成他所命令的事情。这将是一种不公。真主并非不公。因此,我们穆斯林的职责是将先知托付给我们的《古兰经》传达给所有人类,无论是信徒还是非信徒。真主的仁慈向每个人敞开。每个人都有悔改的权利。我们的义务,无论结果如何,都只是,且仅仅是充当一个媒介。我们无权强迫任何人接受我们的宗教或信仰。如果我们履行了我们的职责,剩下的就是真主与个人之间的私事。

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博客

输入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以订阅此博客,并通过电子邮件接收新文章通知。

加入其他 58 位订阅者的行列

归档